甘肃,拥有除了海洋以外的所有地貌。地理环境是甘肃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基础,而历史上各民族多次的迁徙流动,形成了今天在甘肃生活的多民族交流互鉴、丰富多彩的文化。服饰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各民族的服饰被称作“穿在身上的史书”。服饰是一个民族或民族群体约定俗成的着装样式,是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体现,服饰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
目前甘肃省传承有序的服饰类非遗项目有:肃北蒙古族服饰、裕固族服饰、华锐藏族服饰、卓尼藏族服饰、白马人服饰等,还有与其相关的裕固族织褐子技艺、岷县传统织麻布技艺、舟曲织锦带等,他们在各自的日常生活、婚俗与节日礼仪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肃北蒙古族服饰。(卢艺文供图)
蒙古族服饰
甘肃省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的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张掖市肃南县白银蒙古族乡、张掖市平山湖蒙古族乡等地。在元代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雅尔湖壁画中可见蒙古族供养人的形象,他们身穿丝绸锦缎质地的高领左衽曳地长袍,已具有了鲜明的蒙古族服饰特色。在元代墓葬壁画、墓葬陶俑、绘画作品中可见到人们常戴的钹笠帽,“帽笠”“暖帽”是其冠服主要特点,元末明初的叶子奇在《草木子》载“元代官民皆戴帽,其檐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可见帽冠在蒙古族服饰中普遍且重要,成年女性多戴高耸的“姑姑冠”,少女戴红色绒球帽子,男性戎装多戴左右帔巾的暖帽。
元、明时期蒙古族进入甘肃,后来又经过各类迁徙、文化交流与改变,为适应寒旱牧区的生活环境和放牧骑猎的生活方式需要,蒙古族服装多为宽大的长袍、长坎肩、腰带、帽子、靴子,有男女区别、长幼区别、季节区别、节日与日常的区别,最为盛大的当属婚庆服饰。
肃北蒙古族服饰。(卢艺文供图)
肃北蒙古族服饰长袍的制作材料有皮、毛、丝绸、棉布等,无论男女袍子衣襟边缘和袖口处都镶有花边,衣长过膝,领子为右衽、高领或交领,窄袖长至手指;男性服饰多为蓝、棕色,女性服饰色彩鲜艳,多用红、蓝、绿色,大面积的整体色彩与小面积的刺绣相配合。腰带多以棉布、绸缎制成,色彩鲜亮,与长袍相协调,在腰带上挂有丰富配饰。传统男性多戴平顶圆形帽,有貂皮帽、毡帽,现在男性也戴礼帽;女性戴尖顶圆锥形红缨帽子,已婚女性必备“长辫套”装饰品,在亮丽色彩刺绣的长辫套上镶有三至四个银牌,上面錾刻着吉祥如意的花纹,使用时将梳好的两根辫子分别装入辫套内,再从中间穿出用纽扣盘住,用来保护和装饰长长的发辫,这是婚礼服饰中的重要饰品。在重要节日仪式中全身佩戴大量的金银、宝石配饰,烘托出华丽隆重的效果。
这些服饰的制作过程,早期全部用手工进行裁剪缝制,技艺娴熟的传承人在制作过程中常常用自己双手的不同位置来测量裁剪面料的长度尺寸,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服饰制作传承体系,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人们在重要的节日、婚庆等仪式中会穿着全套服饰,展示出当地人的风采。
裕固族少年服饰 左男、右女
裕固族服饰
裕固族为甘肃特有民族,主要形成于元、明时期,分布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服饰在民众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节日、婚俗礼仪中尤其受重视,2008年裕固族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虽然裕固族各地服饰并不统一,但整体来看最鲜明的特点在女性头饰,即头面和红璎珞帽,可能与古老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萨利玛河有关。冬季男女皆戴狐皮风雪帽,夏秋各有区别。男子夏秋戴圆筒平顶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高领左衽长袍,下摆两侧开衩,窄袖,马蹄袖口,用彩色布、织锦缎水獭皮镶边。系红蓝色腰带,腰带上挂饰物,有腰刀、火镰、鼻烟壶、酒壶等,足蹬高筒皮靴,饰物与冠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裕固族西部地区男子服饰
西部女性多戴帽檐后部卷起的尖顶帽,东部女性多为大圆形帽,顶子细高。未婚与已婚女性的帽子略有不同,已婚女性多戴喇叭形红缨帽或用芨芨草编织的帽子;未婚少女的前额戴缀有珊瑚珠的长红布带,在边缘处缀有红黄蓝白绿色的小珠穗,垂在前额处,发辫梳成五条或七条,再将辫稍系入背后的腰带里,以方便日常劳作活动。身着斜襟长袍,高领及耳,下摆开衩,外套彩色缎面的长坎肩,衣领袖口、衣衩、襟边等处绣有花边装饰,腰束红、绿或蓝色腰带,系绣花手帕及荷包,佩戴翡翠或玉石手镯、耳环、金银戒指等,足穿尖头长筒绣花鞋或皮靴。
裕固族西部地区 女子服饰(白亚群供图)
女性婚服是最隆重的,很多婚后日常服装也在此时备好。女性婚服中最具辨识度的是头面,长条形头面佩戴在女子的三条长辫子上,胸前两条,背后一条。多见布制的头面,缀上珊瑚、绿松石、玛瑙等,也有用红牛皮底、黑或红色丝绒底的头面,镶上银牌、蜜蜡、珊瑚、松石等饰物,背后的一条头面下方垂一颗红珊瑚,上面镶23块白色海螺磨制的圆片,这种传统头面总重量约在五到七斤左右。传统女性婚服多用蓝色和绿色,以区别于着红色服装的“点格尔汗”天神。随着文化的交流变化,对服装色彩的禁忌逐渐消解,黄色、米黄色、红色等色彩也常被新娘穿戴。
藏族服饰
甘肃省藏族主要分布于甘南地区、武威天祝县、张掖肃南县,还有陇南地区的白马藏族,因地域不同藏族服饰也有差别。从传世绘画作品《步辇图》中可以看到唐代藏服的基本特点,在西藏、敦煌壁画中也可见五代至宋元时期的藏族服饰与现今藏族服饰极为相似,可见其服饰具有很强的文化稳定性。2008年天祝、甘南藏族服饰,2011年卓尼藏族服饰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甘肃藏族因地理条件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区分为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三种类型,相应其服饰也有所差异,有生活装和节日盛装的区别。牧区服饰以甘南玛曲、夏河为典型,男女都内着半高领、左衽的滚边夹袄,多用红、绿、蓝、褐色绸缎制作,喜欢用水獭皮等装饰衣襟边。夏日穿氆氇做的“日拉”,春秋穿羊羔皮做里,外罩绸缎面的“察日”,冬天穿大羊皮缝制的“早化”。男款袍服宽大,冬袍领子镶豹皮;现代女款藏袍吸收了近现代旗袍的特点,注意腰身的裁剪设计,领部镶豹皮,在领角处装饰彩色布条;襟裙下摆和袖口处多叠缀三种纹样的氆氇,或用白羔皮、水獭皮和织锦花边依次装饰。
腰系3米多长的红、绿色丝绸腰带,腰带上再加革带;女款在腰带上还佩戴银或铜制的奶钩、镶有珊瑚、绿松石的银饰物等。牧区的男女老少均离不了帽子,夏天戴圆形宽檐礼帽以防晒,冬天戴锥形的狐皮帽子,边缘处装饰毛绒边,有些妇女儿童、老人也戴白羔皮配以绸缎的帽子。藏靴用熟牛皮缝制,有长筒、半长筒、低帮等各种式样,以适应牧区的生活环境。服饰中常用珠宝、金银、玉器、豹皮、貂皮、水獭皮等做配饰,人们喜爱佩戴各种质地的耳饰、项链、排珠、银盘、小佛龛盒等饰物。
农区服饰以卓尼、迭部、舟曲为典型。在生活装中长袍以单色为主,长袍主体传承中华传统服饰右衽大襟、前后片连裁、前中断缝接偏襟的基本结构形式,领部装饰图案,袖口处用白色面料拼接。盛装长袍面料多为色彩艳丽的绸缎面料,袖口拼接刺绣面料。与牧区不同的是斜襟短马甲,用颜色艳丽的提花绸缎面料为主,与长袍形成对比,长袍和马甲均用5粒盘扣形制,腰系毛织的彩色几何图案腰带。帽子以红色石榴帽为主,年长者多正戴深棕色或黑色帽子,中青年女性则稍斜戴帽子,两侧有长缨穗垂于耳朵前后,已婚女子会佩戴发饰阿珑银钱,未婚女子则佩戴布料发饰叉采。靴子上有小面积的刺绣花纹装饰,多采用传统“洮绣”。
白马人服饰
陇南地区的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崇山密林中,环境与生活习俗与其他地区的藏族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多以白马人称呼,他们的服饰别具一格,2017年白马人服饰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白马人的服饰也有节日和日常服装男女款的区别。男子服饰简洁朴素,包括帽子、长衫、短衫、裤子、番鞋、腰带等。日常长衫为右衽、窄袖、长至膝盖,多用青色或灰白色的粗麻布制作,用羊毛线编织单色腰带,便于劳作。节日长衫多为对开襟,袖口略宽,用深蓝色的羊毛褐布制作,在衣领和袖口处装饰精致图案。帽子是白马人服饰文化的重要标志,男子多戴沙嘎帽,用白羊毛毡制成带花边的浅底圆盘,波折状帽檐,帽顶一侧插2-3根雄鸡尾羽做装饰。男子在夏天多穿着凉快单薄的草鞋、麻鞋等,小腿裹缠子,便于在树林中行走;冬天的番鞋用生牛皮或猪皮做底,麻布、毛毡或棉布做鞋筒和鞋帮,小腿裹羊毛织的毛缠。
白马人服饰
白马女子服饰丰富,包括帽子、头饰、百褶衣、短衫、坎肩、腰带、围裙、绣花鞋等。节日穿百褶衣或百褶裙,用羊毛褐子或麻布制作,现在也用棉布或丝绸制作。上衣、下裙相连接,上衣对开襟,袖口宽而短,下裙较短,以红、深蓝、褐色为主,在衣领、袖子和背部有刺绣图案,腰间系横线条装饰的彩色围裙,与其他藏族围裙类似。日常服装多为麻或棉布制作的蓝色长衫,夏季着短衫、坎肩,右衽,衣领、袖口和裙边用黑色或彩色条纹装饰;腰系黑色围裙,蓝色饰边。节日服装中的腰带为近2米长的彩色丝带,与华丽的百褶裙相配;日常的腰带多为红或黑色,3米多长。头上戴鱼骨牌头饰,用红毛线串缀5、7、9个带小孔的圆形鱼骨牌,毛线后段和12串各色串珠相互搭配制成。青年女性将前段的鱼骨牌与发辫绑扎在一起,在头顶缠绕,后段毛线和串珠从耳边自然下垂;年长女性将鱼骨牌和头帕一起缠绕在头顶,或戴平绒瓜皮帽配鱼骨牌头饰。女性鞋子为番鞋和绣花鞋,千层底的绣花鞋有尖头圆口、圆头平底的样式,小腿上裹缠子。最后以荷包、首饰、钱袋、烟袋、胸牌、耳环、手镯等作为配饰。
从整体民众的服装来看,蒙古族、裕固族、藏族穿着多为长袍、戴帽、腰带、长靴,在局部进行装饰,满足生活劳动的需要。如长袍可以为腿部保暖,高开叉减少了下摆的束缚,有利于行走、骑马等日常出行,窄袖便于耕作劳动。白马人因生活地区较为温暖湿润,山高树密,因此服装以防晒防湿为主,用绑腿和番鞋适应密林环境。各类帽子具有保暖或防晒功能,宽腰带满足了腰腹部保暖、发式和饰品固定等需要,兼具有功能性和审美性。各类华丽贵重的珠宝首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古老民族的服饰种类、款式、用料、色彩等,与周边诸多民族、包括中原汉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吸收,融合而形成甘肃特有的民族服饰文化,它似流动的图画,彰显着与众不同的文化神韵。
甘肃省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除了体现地理历史文化特点外,也成为各界艺术家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艺术家绘制丰富的民族风土人情,其中特色服饰成为画面重要的表现元素,无论是蒙古族的厚重华服,裕固族的红顶帽子,还是藏族的皮袍珠宝,白马人的轻快百褶,都被反复表现,从而将甘肃多彩的服饰文化以艺术作品的方式走出甘肃,走向全国。